Sunday, September 14, 2008

中秋快乐

今天是中秋節,所謂月到中秋分外明,秋高氣爽,大家舉頭望明月,附庸風雅一番,也是一樂也!

中秋詠詩唱詞,就不能不提蘇東坡的《水調歌頭》;一句“但願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”,簡直是千古絕唱。蘇軾想念起各在天涯的弟弟蘇轍,慨嘆“人有悲歡離合,月有陰晴圓缺”,人生當真是“此事古難全”。

一輪明月掛天空,一家團聚賞月,所謂月圓人又圓,夫復何求?如果“何事長向別時圓”,又怎會“不應有恨”呢?

有人說,月是故鄉圓,但也有人認為,外國的月亮比較圓;其實古今中外的月亮都一樣,李白也說“今月曾經照古人”,月亮圓不圓,關鍵在人心,當你頭上的一片天被遮擋時,心中滋生的自是“不照團圓照別離”。

回想兒時每逢中秋節,母親必會香燭糕果菱角祭拜潮州人稱之的“月娘”;即使是1969年美國太空人踏上月亮,但我家的中秋祭月傳統還維持了好幾年,最後家母也跟隨時代的步伐,咱家拜月的習俗也走進歷史。

如今母親過世已11年,中秋祭月成了“兒時記趣”,每逢佳節倍思親卻是點滴在心頭。如果說樹欲靜而風不息,那些有至親在身旁,卻是天涯咫尺被逼各據一方的對月懷人,怎不可嘆可憾呢?

中秋賞月,可以聯想的實在太多,有殺氣騰騰的月餅起義,也有讓人迴腸盪氣的“嫦娥應悔偷靈藥、碧海青天夜夜心”,當然還有吳剛伐桂和唐明皇的的霓裳羽衣曲。老百姓最希望的“願花常好月常圓”,讓月光“散與光華遍大千”,這樣的要求不為過吧?

明月幾時有,把酒問青天,蘇東坡是無可奈何,然而今人又何嘗不是如此;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,欠佳的環境讓人“共看明月應垂淚”,春花秋月何時才到頭呢?

皎潔蟾光下賞月是樂事,然而抬頭仰望卻烏雲遮月,那是大煞風景;蘇東坡的“千里共嬋娟”雖成了佳句,他的另一首詞《西江月》,更淒然的寫道“月明多被雲妨,中秋誰與共孤光”,今人雖不見古時月,但今晚的月光,又有多少人連月光也看不到呢?

星洲日報/有話直說‧作者:劉益萬‧2008.09.13

No comments: